SQUARE (SQ) 基本介紹與分析 (含PayPal 簡介)(二)

BASM
9 min readNov 27, 2020

本文將會盡量拿 Square (SQ) 跟 PayPal (PYPL) (第一篇的 PAYPAL 在這裡)來做比較,因為筆者覺得這樣對於整個數位支付產業會有相對完整的了解;另外,這是工作上的報告,製作時有時間上的壓力,內容可能不盡完整,而且這是 2020 年 7 月底完成的,當時季報僅公布至 FY20Q1,除非數據特別有趣跟重要,不然多數圖表只更新至 FY20Q1。

2021 年 03 年 07 日更新:筆者讀完『鋼鐵人馬斯克』這本書後,對於本文多次提到的書 — 『支付戰爭』有一些新的感想,已更新於 Elon Musk 對『支付戰爭』的平反信 這篇文章。

以後都會更新在這裡,歡迎訂閱電子報

SQ 的破壞式創新來自於專注於倍傳統銀行忽視的弱勢族群
筆者一直都知道 SQ 這間公司的存在,但當時僅知道他生產刷卡機,也覺得股價看不出有很大的動能,所以一直忽略他; COVID-19 疫情剛開始的時候,還認為疫情將會影響到他的主要客戶(小型企業)的生存,殊不知市場已經將焦點轉移到另一項新業務 — Cash App

根據某投研的報告,下載 Cash App 的美國民眾,因為美國政府發放紓困金的關係,而出現大幅的提升,尤其是一些原本被傳統銀行忽視的弱勢族群;這些人在社交隔離的情況下,又特別需要政府的紓困金,因此提供 SQ 一個大幅增加使用者數量的機會,突然間變成一個很具說服力的題材。

其實,回顧 SQ 的發展歷史,其成立初衷是提供刷卡機給一般不受傳統銀行重視的微型商家 (也就是路邊攤),讓路邊攤也可以對消費者提供刷卡服務,緊緊抓住每一個得來不易的交易機會。其實跟這次因疫情關係而受傷的弱勢族群,有異曲同工之處。

疫情來臨,有企業受害,自然也有企業受益,數位支付可能就是受益的族群之一。

SQUARE 的創業故事
SQUARE 是在 2009 年創立的;創業故事是說, Jack Dorsey (美國總統最愛用的 Twitter 的創辦人兼 CEO) 去找朋友 — Jim McKelvey (玻璃藝術品的藝術家),兩個人聊到,有一次好不容易有客戶要買 Jim 的作品,但因顧客沒有現金, Jim 又不提供刷卡服務,作品因此沒被賣出去。

TAM(潛在市場規模) =賣方生態圈 + 消費者生態圈
兩個人發明第一個手機刷卡機,讓微型商家可以提供刷卡服務給消費者,微型商家因此成為一個全新的市場 (破壞式創新);
這個微型商家的新市場奠定整個營運的基礎, 並陸續推出可以為商家提升營運效益的相關服務,以增加其產品/服務的黏著度,賣方生態圈因此成形;
同時, 以 Cash App 發展消費者生態圈,擴大其潛在市場規模 (TAM =賣方生態圈 + 消費者生態圈 )。

SQ 的小方盒 (Source:官網)

全新的市場哪裡來的?
我們從下面這個圖可以看到,左邊這邊是傳統的刷卡流程
左上半部是發卡銀行、VISA /MA 這些清算機構,跟收單銀行。
左下半部,則是一般的消費者刷卡的流程;一般可以刷 VISA /MA 信用卡的商家,在台灣會叫做特約商店,這些特約商店是要簽約的,而且基本上要符合一些標準,才可以有刷卡機;舉例來說,在台灣會有營業額規模之類的規定,或要有公司登記,這多是為了保障收單銀行。

右半部的微型商家(小攤販、餐車和花店之類的)多數不符合特約商店的申請標準,而且如果申請到刷卡機,每個月還要付收單銀行一些基本費用,對商家來說也是不小的負擔。

連水果攤都可以使用的非接觸式行動支付 (Source:官網)

微型商家,就成為 SQUARE 的目標市場;因為這些微型商家是『實體』賣家,所以基本上跟 PYPL 是不同的市場(不過,Venmo 跟 Cash App 已開始兢爭了)。

SQ 有跟銀行,或者是 Visa 與 Mastercard 競爭嗎?
值得注意的是,SQ 走的還是傳統信用卡的清算機制,因為不收刷卡機的費用(小方盒免費),可以吸引到微型客戶,而這些微型商家又是傳統銀行看不上眼的客戶,所以不等於搶到傳統銀行的業務,反而算是幫傳統銀行跟清算中心找到新客戶,放大整個市場規模。(SQ 已經申請銀行執照)

有趣的商業模式:賣家生態系奠定營運基礎
從上圖可以看到, SQ 是類似把買家付的貨款,做代收代付的動作;微型商家面對的是 SQ,而收單銀行面對的也是 SQ,可以想像成 SQ 是代表一群微型商家(集合成一個新客戶)去跟收單銀行做交易。

(銀行不用去了解這些微型商家的經營風險,經營風險交給 SQ 去了解,SQ 因為了解這些營運風險,反而發展出更多的服務 — 如 SQ Capital 貸款服務)。

消費者沒有付卡費會成為 SQ 的問題嗎?
如果消費者有沒有付卡費(給發卡銀行),不是 SQ 的風險,因為收單銀行已經付款給 SQ;

SQ 付款給微型商家的天數通常比一般刷卡來的短,但是所支付的款項是到 SQ 帳戶(跟 PYPL 類似的基本商業模式);如果商家想要更快拿到錢,SQ 就會額外收取手續費;商家要將錢提領出去,也會有手續費。

基本上,是希望把錢留在 SQ 帳戶內,即賣家生態系裡;然後可以跟消費者生態系做連結,讓整個金流都在這邊流動,就形成下面這張圖。

當沒有『刷卡機的商家』遇上『沒有銀行帳戶的消費者』

SQ 雙生態系:全面服務滿足買賣雙方需求,推高競爭門檻

上面的基本介紹,讓我們對 SQ 有了基本的認識,搭配上面這張圖,我們可以把賣家生態圈整理如下:

賣家生態圈:服務平台化增加黏著度,商家離不開,

  • 破壞式創新:SQ 在智慧手機崛起時,推出手機刷卡機,讓『微型商家』可以隨時隨地提供刷卡服務,除協助商家完成交易外,還提供幫商家管理付款和處理財務等解決方案
  • 由 POS 結帳系統擴大至內部管理的雲端系統:增加薪資、訂位、發票、客戶關係、電商等雲端服務;(COVID-19疫情期間,內部管理更重要)。
  • 貸款服務:SQ 掌控內部管理雲端系統,可即時了解商家營運與財務狀況,進而提供貸款服務;(COVID-19疫情期間, Square Capital 獲得美國政府的許可,可以提供紓困貸款給商家、並協助商家發放薪資)。
  • 協助實體商家建置網站 ( Square Online Store):免費建置網站,減少COVID-19 疫情對營運的負面影響;(COVID-19疫情期間,SQ 雨天不收傘,免費建置網站、形成革命情感提升商家的黏著度。)
  • 資訊更新:JPM於10月為商家推出新的手機刷卡服務,標榜當日到帳,比這些 Fintech 公司還快,好險 SQ 已經不再是單純的 POS 公司了。

接著,我們可以來思考一下賣家生態圈的對手:消費者生態圈。

消費者生態圈:幫商家找顧客,以 CASH APP 為主

  • 幫商家找客戶:SQ 推出 P2P App — CASH APP ,目標族群是沒有銀行戶頭的消費者 (對應沒有提供刷卡功能的微型商家)
  • 消費者可以互相轉帳到對方的 SQ 戶頭:去使用 SQ POS 結帳系統的餐廳吃飯,可以用 CASH APP 付帳
  • 免費申請一張 CASH CARD:提供刷卡功能
  • Instant Deposit 的功能:如果想要將 SQ 帳戶內的錢提領出來,正常程序要先匯款至銀行戶頭,可能需要 2–3 天;如果想要縮短時間,必須使用 Instant Deposit 的功能,可以立即轉帳至銀行,SQ 將收取手續費。

因為 COVID-19 疫情的關係,很多沒有銀行戶頭的人,或者是不想要外出的人,開始用 CASH APP 來拿紓困金,意外加速 SQ 的成長。

SQ — Q2 2020 Shareholder Letter

兩個生態圈的相互結合主要是希望留住商家跟消費者,過往投資人多關注在微型商家的成長性,因此市場原本認為疫情將影響 SQ 的基礎客戶 — 實體的微型商家的生存,但卻意外發現,美國政府的救市措施意外帶動消費者生態圈的成長,也意外加速網路效應(越多人使用,該產品對消費者的使用效益越高,將吸引更多人使用),成為推動飛輪的主要動力,SQ 的估值因此獲得市場的推升。(報告是在 7 月底完成,這篇文章在 11 月底寫完,股價已創下歷史新高……)

寫在 FY20Q3 季報後:

筆者認為,SQ 的服務具延伸性,因此可以成功將兩大生態圈高度整合,為來的成長動能應該將包括:

(1) 賣家生態圈:向上中小型商家,甚至是中型商家與大型商家,當商家的總銷售額增加,SQ 的手續費收入也會隨之增加;為商家設計的貸款服務、以及其他雲端訂閱服務都會增加,甚至是更多以前想都沒想過的服務也有可能出現。

SQ — Q3 2020 Shareholder Letter

(2) 消費者生態圈:雖然 FY20Q3 季報顯示,來自比特幣的營收年增率出現暴衝,但該業務的毛利率偏低,對獲利的貢獻有限。因此,與其說比特幣是營收/獲利來源,不如說這是一個吸引用戶的工具;而把 CASH APP 的所有功能結合起來看,很像 Elon Musk 當初創立的 Xoom (後來跟 PYPL 合併,詳見『支付戰爭』這本書) 所規劃的金融超市,也就是提供一應具全的金融商品給消費者 (類似螞蟻金服),包含虛擬貨幣投資(比特幣)、股票投資、紅利回饋、提存款、分期付款、薪資帳戶與信用卡都是 SQ 用來吸引用戶、留住用戶的各項應用,CASH APP 未來將提供更多的功能與服務,因此可以形成一個十分穩固的大型生態系統。

SQ — Q3 2020 Shareholder Letter
SQ — Q3 2020 Shareholder Letter

--

--

BASM

上市公司的選股 BASM 法則:「經營模式(Business Model)、假設 (Assumptions)、策略 (Strategy) 和管理(Management),簡稱 BASM」。 BASM法則可以預測哪家公司將會成長茁壯,創造傲人的股票報酬率。